Home 聲音陪伴計畫 深夜悄悄書 02 〈逐字〉

深夜悄悄書 02 〈逐字〉

by 泌乳顧問/陪產員 吳唯菱

嗨我是唯菱,今天是我們第二次的聲音陪伴計劃,這個計劃我的想法是為大家帶讀一本書,這本書是以我為器,以我自身為容器的意思,跟著書我們來說說自己,這是一個有盡頭的計劃,也就是這本書若是帶完了這個計劃就會結束,除非,我找到另一種方式,或是找到另一本書可以重新開啟這個計劃,各位也可以許願看看想要哪本書,或是怎麼進行另一個計劃,不過我會看我的時間跟我的能力可以做的。

我的初衷在於陪伴,也為了尊重作者,所以我們有書中內容節錄的部分不會留檔案,只是上次有些朋友跟我建議要不要錄起來放在Podcast,這部分容我考慮考慮。Podcast是公開的像是大家路過都可以聽,那麼我就得針對我的內容進行編輯成可以公開的內容,可是編輯需要另外的時間….

上一次我們從婚禮開始談,這似乎也是很多女人開始轉變的契機,我們有談到一點婚俗的意義,特別的婚禮,還有婚禮之後留下來的物品。

今天我們要談的是胎動,也是這一本書的第二篇,它的篇名,就叫做胎動,它的第一段

(段落一)

我認為他聯想到,有尾巴的魚這件事是很神奇的,因為受精卵著床之後慢慢成形,最起初的形體,就很像有尾巴的魚,不是只有人類的胎兒這個樣子喔,其實哺乳類跟魚類最起初的形體是很像的,很久很久以前的,整理出胚胎學的那個人,他就有說過哺乳類一開始的胚胎發育好像保留著來自祖先的特徵,甚至胚胎的起初還會有類似腮這樣的構造,但是隨著胎兒越長越大就不見了。好像這是一種我們最古老的租先是來自於大海的證據。

不知道各位在胎動來的時候,是甚麼時候開始呢?你又會聯想到什麼呢?當初我自己第一次感受到胎動的時候約是懷孕四個多月,那個時候只覺得肚皮的深處有個滾動感,蠕動感,跟平常腸胃蠕動的感覺很像,所以第一時間沒有想到可能是胎動,是後來才驚覺,可能前面的很多時候就是胎動,只是我誤會了。

第二胎以上,會更早更容易分辨這樣的感覺,那時候的胎兒還很小,子宮裡的空間對他來說還很大,所以起初有感覺的時候總是沒兩下就消失了,我們當媽媽的就這樣不可言喻了好一段時間,只有自己知道,他不是一個秘密,但他只發生在自己的身體裡頭。

你跟某一個人之間有個說不出來的感覺,你跟他的關係就會締結的越來越深。就是因為這樣的無法言說,所以對於孩子的羈絆我們早過身邊任何一個跟這個孩子有關係的人。

(段落二)

甚至是這個胎兒的生父,跟孩子的羈絆都會慢上很多,有時候基於生父的身分,你會蠻渴望他也可以分享到這種又神秘又驚奇的感覺,所以有時候會希望他的手貼著你的肚皮,可以碰上那個被肚子裡的小魚游過去水面的時刻。

但一開始的時候可能蠻難碰上這種時刻,等到胎兒大到明顯讓你的肚皮變形的時候,伴侶才比較有機會可以摸到這種波動,還是說……..你家伴侶從來沒有摸到過?

我每次很驚喜,抓準時間,要我先生趕快來摸,他都會出現不耐煩的表情,真的有摸到的時候,也只有第一次會發出驚訝的聲音,接下來不管我覺得有多麼神奇,他都一副我摸過了啦,知道了啦的表情,我的理性可以容許他與小孩的羈絆沒有我來得深,但我的感性總有一種你不愛這個小孩?你怎麼會對他這麼不好奇的失落。

另外我要說一下對肚皮說話這件事,其實目前為止,我在哺乳諮詢的家訪,看到的爸爸有蠻大多數都很樂意跟小baby說話,但是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願意對肚皮說話,說不定爸爸會比較願意對著真有其事的對象才比較好說話。對肚皮說話到底寶寶會不會聽到?很難證實,我們只能從很玄的角度去揣摩。

像說有一本書,叫做「媽媽,我是為你而來的。」這是由日本的一名婦產科醫生寫的,以3500名以上的孩童為對象,施行胎內.誕生記憶的大規模問卷調查結果,問出來在媽媽孕肚裡的時候存在於孩子腦袋裡的記憶。

我有試著問過我家小孩,她還真的告訴我一個很玄的故事,她說,她還沒有出生的時候,是在一棵大樹上,跟另外一個小朋友在樹上跑來跑去,也會聽到爸爸媽媽的聲音,後來要生出來的時候,她要離開這棵樹,走一個很長很長的樓梯,沿路走,就會聽到爸爸的聲音、媽媽的聲音、還有貓咪的聲音。後來生出來的時候他覺得很亮,太亮了,就哭了。

這段故事,我在她差不多三歲初的時候問的,那時候我家小孩的表達就已經很厲害了,那時候我只要有問,就差不多都是這個版本。胎內記憶有年齡限制,平均大概五歲左右,或更大一點,就會開始忘記胎內記憶,我的確是在小孩約是五歲以後想起來再問,她說她記不起來了,我把她的故事說給他聽,她就像第一次聽到一樣。

我還曾經受一個媽媽所託,去問她的兩個小孩,哥哥五歲,弟弟四歲,我在問弟弟胎內記憶的時候,弟弟想了一下打算要告訴我,哥哥突然跑過來巴一大下弟弟的頭,說不可以說!這讓我不禁懷疑,他們是不是跟誰有過什麼約定。

也因為寶寶跟媽媽的連結來得早,所以出生之後很容易媽媽第一眼就愛上寶寶,尤其是第二胎以上的,生完第二胎以上一抱到小孩,身體會進入自動駕駛系統,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母親。

之前有一個第二胎找我陪產的媽媽,她的寶寶一生出來,這個媽媽就整個熟門熟路,小孩抱就定位讓小孩冷靜,沒多久乳頭就塞進去了,一氣呵成,才剛生完喔!還在等胎盤下來。

本來我還在想說,要不要提醒她,再讓寶寶吐一下羊水,不過我看媽媽已經進入自動駕駛的樣子,我相信,如果寶寶需要吐羊水,她一定也會處理。

(段落三)

在上一篇,是談婚禮,那時候「以我為器」這樣的概念還沒有出現,一直到有胎動的時候的這一篇,作者才明確的把這個概念帶出來,寫在這篇之前的婚禮,動用了很多形容詞去細細的描述禮服跟妝容,像不像是形容一個容器被如何妝點一樣。

線上正在孕期的媽媽,妳們會想像將來孩子來到身邊的樣子嗎?作者說,她終於來到我的懷抱,眼瞳與我對望,用甘甜的嗓音喚我媽媽,這些都是在孕期的時候會去想像的。我們總是要對孩子的到來有美好的盼望,才好繼續下去這種負子獸的時光。

我之前有一個個案,我去她家做泌乳指導,我跟她說,在餵奶的時候可以多跟寶寶說說話,聊聊天,抱著在家裡逛逛,介紹一下妳家,廁所在這阿,廚房在這裏,這個叫做廚房紙巾等等的,總之,就是找話跟嬰兒聊,還在孕期的媽媽,我現在在提供給妳素材,讓妳家寶寶出來的時候爸爸有話題跟你家嬰兒聊天,讓她變得很懂聊。

這個媽媽我在指導她的時候,才發現她其實也很不懂聊,所以我一要求,媽媽就開始尬聊,尷尬的聊天,她一開始就只是一直重複「寶寶你很棒啊,多吃一點啊」等等的,結果兩分鐘以後,寶寶還是啊啊叫要吃不吃的,媽媽這時候就變成到底是「吃不吃啦小王八蛋」。

我心中雖然想為寶寶說點甚麼,但是我看到媽媽的苦悶有個出口,表情有一絲快感,我就決定要站在媽媽這邊,就算聊天聊到變調,但說著說著就有出口也是一件好事。

後來這個媽媽也是毅力驚人,雖然中間有些挫折,但是也堅持親餵很久很久的時間。我覺得陪伴這個媽媽,陪伴到後來像是朋友一樣。

以上就是第二篇,胎動。

今天還有點時間,我有一個議題想跟各位討論。

在這幾天,有一個媽媽來找我,跟我討論整形的事情,她說她去預約一間整形診所的諮詢,現在的整形診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,她們現在都非常以服務為導向,所以每一個過去的個案,都會配一個專屬的諮詢員,也就是說診所裡的醫護不會直接對你,直接對妳的是諮詢員,在由諮詢員去統整你的問題,把醫護的回答整理回來給你。

所以妳現在知道嗎?身為諮詢員,第一線面對有整型問題的個案,她們的每個回答,每個小動作,都會很直接的影響個案的心情。

今天要講的這個媽媽,她想要做的項目是手術後要吃一個禮拜的消炎藥跟抗生素的。但是,她還在哺餵母乳給他的寶寶。媽媽氣呼呼地跟我說:「諮詢員一直拿關鍵字來激怒我。諮詢員一直說難道你想要因為吃了抗生素餵奶而影響你的寶寶嗎?」

現在我的問題來了,你們知道這個媽媽為何被激怒嗎?

餵母奶,是我的選擇,我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,也是我的選擇,我知道不可能當所有選擇碰在一起的時候我每次都能夠雙全,所以如果妳可以告訴我每個選擇後的風險,讓我可以好好的從中做出選擇,那樣就可以了。

我覺得這個時候,我們很容易糾結在,你不要去做這個手術不就好了,這很急嗎?忍耐一下不好嗎?

You may also like

請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