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泌乳顧問筆記本 寶寶瓶餵的科學

寶寶瓶餵的科學

by 泌乳顧問/陪產員 吳唯菱

瓶餵其實是科學,親餵當然也是,但是瓶餵做不到親餵自然而然的平衡,餵奶不是只有生物的溫飽這麼簡單,瓶餵的時候,嬰兒平躺跟直立之所以差別這麼大,關鍵在「壓力」(物理)。

平躺吃奶時的嬰兒首當其衝的是瓶中水壓,那也就是為何有人會聽到「瓶餵會增加中耳炎的風險」,要說完整一點的話是「平躺著有壓力的餵奶會增加中耳炎的風險」。

外界壓力跟顱內壓力不一致的時候,耳朵最知道,顯著的例子是飛機起降時壓力差對耳朵的壓力,還必須靠開合嘴巴動一動,或是憋氣用力來促使壓力平衡。這樣多人瓶餵平躺的嬰兒,就是因為這樣餵得比較快。

瓶中乳汁源源不絕一直進入口中,協調性強大的嬰兒可以應付,協調性差的嬰兒可能會嗆到。這裡的協調性不單指嬰兒先天條件,還很看重後天有沒有意願給嬰兒壓力平衡的環境。

在瓶餵中間暫停下來的嬰兒基本上都是在微量調整應對水壓的方式,像是停下來喘氣、發出混濁的聲音、出聲哼哼叫、含著不動,照顧者可以停下來等等嬰兒,或是拿開奶瓶讓嬰兒把呼吸調整好再繼續。

但很多時候照顧者會忽略這些「請等我一下」的訊息,在暫停時刻搖晃奶瓶、轉動奶瓶、敲瓶底、製造抖動環境,瓶中液體會因為變動變得壓力不穩定,容易再次誘發吞嚥反射,嬰兒會趕緊再開始他的吸吮。

聽起來很棒?
可是嬰兒剛剛試著協調的學習還沒有完成喔。自己調配節奏的學習一直建立不起來,先建立的是怎麼迴避混亂又高壓的奶水。迴避行為一旦建立,怎麼吃奶都不對。(迴避行為:嗆咳、看到奶就後仰、尖叫、喝兩下就開始轉頭躲奶、奶嘴頭塞進去就開始裝睡)

不要比較誰五分鐘可以喝掉80cc,而你家的不行。你家的願意等你聽到他的訊息,學會跟他合作,你家的好有耐心。

創造一個嬰兒壓力平衡並且可以選擇的環境給他,

【直立】
將嬰兒抱立一點坐在你腿上,最好他的臉就在你的胸前。

【邀請】
奶嘴頭輕輕摩擦人中、嘴唇,等寶寶自己張嘴再給予奶嘴頭。而且等一下寶寶吸吮的律動,不要一開始就插很深。

【平拿】
將奶瓶拿平一點,奶水有進奶嘴頭就好。

【孔徑】
一樣的孔徑寶寶卻喝得慢了,那是他長大了有力氣控速了,要挖開孔洞前先評估寶寶吃奶的表現,要是吃得慢而已不要一下子就挖開。

【調節】
寶寶若是有暫停、發出聲音,等他一下,讓他有機會調整他的呼吸。若是退開奶瓶嘗試幾次都含不久,撤下奶瓶吧,剩下很可惜的感受是你的期待落空卻不是嬰兒該負的責任。

若是「忽然」開始要注意這些,寶寶跟你都會經歷適應期,因為寶寶先前並沒有這樣喝過,所以會顯得吞吞吐吐,半信半疑,看起來邊玩邊吃。而你也因為不常這麼做的關係,所以會對這樣的過程充滿懷疑。你就給他也給自己一點時間吧,要改習慣從來不是一夕之間的事,問自己就知道。為了一個困擾改變一個什麼習慣,都會很需要被陪伴著,找個泌乳顧問陪吧,才不會一直在不確定的情緒裡。

最近的個案都是嗆奶嚴重,你知道嗎?需要調整的都不是嬰兒,都是大人餵奶的節奏。

泌乳顧問談論寶寶瓶餵相關文章:
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林憶淳《哺乳諮詢–瓶餵姿勢為什麼重要?》
國際認證泌乳顧問/物理治療師 楊佩瑜 尊重寶寶從餵食開始—談嬰兒主導式瓶餵
國際認證泌乳顧問/婦產科醫師 陳鈺萍 翻譯 嬰兒主導瓶餵技巧
國際認證泌乳顧問/小兒科醫師 楊靖瑩 寶寶主導式的瓶餵

You may also like

請留言